——在2015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的讲话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 温再兴
(2015年8月24日 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2015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以“互联网+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前景”为主题,同时发布《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报告》,通过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研讨,对于中医药行业“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我国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在此,我向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借此机会,我简要介绍当前在“互联网+”形势下开展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健康文化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到15021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药品零售市场3004亿元,同比增长9.1%。在七大类医药商品中,中成药类占14.6%,中药材类占4%,两项合计占18.6%,销售额为2794亿元,在医药健康市场中占有相当的份额。
目前中药材大约有1200种,每年全国种植的中药材产量约200多万吨,每年中药材的物流量约1700万吨。其中,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大宗药材及贵细药材、毒麻限剧药材有236种,占中药材物流总量的80%以上。长期以来,中药材种植以农户为主体,中药材流通以专业市场为主渠道,个体商户及中小企业是专业市场的经营主体,中药材流通基本处于“小、散、差”的状态,远远落后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仓储设施落后,多数中药材储存在农户与个体商户的民房;二是中药材初加工与包装技术落后,不便储存与信息管理;三是中药材物流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很低,经营分散,集中度不高;四是储存养护技术落后,违规使用硫磺与磷化铝熏蒸的现象比较普遍;五是中药材物流标准体系不完善,行业管理不到位,流通效率低;六是中药材制假售假严重,增重染色甚至以假充真。近两年,有关部门多次开展对中药材专业市场、饮片厂、中成药厂飞行检查,查获不少商户销售伪劣药材和厂家在生产中使用不合格的药材,已经严重影响到中药的疗效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危害到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中医将亡于中药”绝不是危言耸听。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当前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条件已经具备,中药材流通将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集中仓储基地和流通追溯体系,以提升行业组织化、现代化、规模化程度,保障中药材质量,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2部委《关于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明确商务部主要负责推动建立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促进中药材流通现代化,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其中涉及承担《规划》中两项“发展目标”:一是到2020年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二是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要达到70%(中药材年产1700多万吨,70%就是1200万吨左右)。此外还承担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完善200种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制订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库、仓储、养护标准;二是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在全国规划和建设25个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三是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到销售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
近年来,商务部已经开展了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有关试点工作,如争取财政部支持,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推动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建设,已实施两批在11个省市区进行试点;树立了7个中药材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和1个中药材现代物流示范企业。去年底以来,又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上述中药材流通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提出6项建设任务:一是建设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即在大宗中药材主要产区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产地加工基地,以专业、规范的中药材干燥处理等技术提升中药材品质。二是规范中药材包装。引导药农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产地加工基地实行统一规范包装,在包装标识中记录中药材种植、交易主体与中药材质量等相关信息,形成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的信息源头。三是建设集中仓储配送网络。建设以主产区集中仓储为主、销区中转仓储为辅,产区仓储与产地加工包装基地相结合、销区仓储与交易市场相配套,辐射全国的集约高效的中药材仓储配送体系。四是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对中药材交易主体与加工包装、入库验收、储存养护等各方面各环节的信息实施电子化管理;消除磷化铝、硫熏蒸现象,推广应用气调养护、低温养护等先进适用的储存养护技术和方法,保障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五是完善中药材专业市场的配套物流服务功能。六是做大做强中药材仓储物流企业。鼓励通过收购、合并、参股等多种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中药材物流的跨区域、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此外,商务部委托中国仓储协会、中国中药协会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开展第一批中药材物流标准的制定,包括5项行业标准,其中《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已经商务部批准发布并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中药材气调养护技术规范》已经提交了报批稿,正待商务部批准发布;《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已经立项,;1项国家标准《中药材物流质量管理规范》,有关专家和企业正在研究草拟。下一步拟启动第二批标准的制定,初步确定了2个标准:《中药材电子商务服务规范》、《中药材仓储物流追溯技术规范》。
近期,中国仓储协会、中国中药协会联合在京召开了首届中国中药材物流大会,国家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管理局等主管部门的领导到会讲话,大会进行了政策和标准解读,交流了中药材现代物流建设的经验。会议宣布由两个协会联合成立全国中药材物流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组织标准的起草和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建设的指导及认证。数百名参会的与中药材相关的企业代表达成了共识,并向全社会发布宣言提出倡议,表示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要共同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保障中药材流通中的安全与品质,让全国人民吃上放心药,促进中药以高品质走向世界。
这次大会拉开了全国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序幕,社会反响十分强烈,不少中药材流通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参与标准宣贯和仓储基地建设。我们可以预见到随着这项工程的全面启动,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仓储和运输管理技术,以及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兴起,仓储金融的介入,必将带来中药材流通组织形式、市场结构、交易和物流模式的激烈变革,延续几千年古老而原始的中药材小农经济流通的模式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药材流通领域将进入一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女士们、先生们,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特别是中药材主产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把中药材现代仓储和物流建设项目纳入重点支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除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吸引社会投资,还应包括必要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圆满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重任。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