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在储存中的各种变异现象,主要是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但是与它们的采收、加工、包装等都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做好保管养护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一方面的有关问题。
1. 中药材的采收
植物类药材,都有它一定的采收季节和时间,采收得过早或过晚、过嫩或过老,不仅关系到能否入药和品质的好坏,而且还和发生变异的快慢也有密切的关系。
花类药材,在干燥晴天采收的,其花色就鲜艳,质地也干燥,不易变色或散瓣,也容易储存;而阴天采收的,其水分大、不易干燥,也就容易变质和生虫。很多中药材由于采收时间的不同,它的成分含量也就不同,特别是含淀粉、脂肪、挥发油、糖质等的中药材,不适时采收,常会影响到它的质地、色泽以及气味等的变化,并关系到这些中药材的储存养护方面。
2. 中药材的加工
很多中药材就是为了便于储存而加工的,加工的好坏与储存储存有密切关系。中药材在产地加工,要经过挑选、整理、漂洗、干燥、包装等程序,其中尤以干燥一道环节最为重要。凡是干燥得不好,过潮的都易发霉泛油和生虫。有些中药材由于干燥的方法不同,它所产生的变异现象也不同。如用日光晒干的橘皮,就容易返潮发霉和生虫;而烘烤干燥的就好些。有些中药材蒸透的则不易生虫,蒸得不透的就容易生虫。加工操作这一道环节,对防止或减少中药材在储存中的各种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中药材的包装
包装物的质量好坏,使用得是否合理,捆扎得是否坚固等,都和储存有密切关系。中药材对包装容器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各种中药材都有它的特点,有的须避光,有的须防潮,有的须防压,有的须防鼠咬,有的须防冻等等。总的来说,要求在包装成件后,既便于运输储存,又能保证商品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损失。例如用麻袋、布袋等来装粉末状的蒲黄,颗粒细小的车前子、赤小豆等,可以不致散失;用筐或篓等盛装短细条形的防风、赤芍、桔梗等,既不致压碎还能通风;用席片包装压缩成捆的藤木、树皮、长条根,以及泡松的花、叶类药材,就可使其不易折断;轻泡的中药材,要推广机械打包,既不易受潮变色、又缩小容积,便于搬运和储存,节约费用;用各种木箱(如一般木箱、带薄铁皮的木箱等)盛装怕光、怕潮、怕热、怕碎裂、怕鼠咬的贵细类药材,则既能保护中药材的安全,又便于搬运和储存。此外,如用桶或油篓盛装蜂蜜、苏合油等液体中药材,用铁箱、铁盒陶瓷瓶罐等盛装易挥发走味的麝香、樟脑等,用缸盛装易泛油或吸潮的柏子仁、盐苁蓉等,可防止它们的渗漏、挥发和受潮。有些中药材不仅要有外包装,还要有内包装。如怕潮湿的需加衬防潮纸或油纸;怕冻的需要加草或稻糠、锯末等。但如包装物使用不当或者是包装物潮湿破裂或附有霉菌虫卵等,也容易引起中药材发霉、生虫或变质。所以选择好合理的包装容器,并按不同要求加以包装,是非常重要的。
一直以来,我国中药材采收、初加工、包装包括在库储存以及养护环节处于比较落后的分散状态,集约化、规范化、规模化程度很低,已经明显影响到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随着我国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通过转变以往分散、不规范的采收、初加工以及包装方式为集中、规范的采收、初加工与包装方式,同时选用科学、适用的中药材养护方法(如气调技术与冷藏技术等),杜绝使用磷化铝、硫磺熏蒸,我国中药材的品质在流通环节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