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仓间环境仓虫活动检查的基础上,应有选择地进行开箱拆包检查,同时要注意搜集中药材出库后的储存质量情况反馈信息
1. 根、根茎类药材的检查
根、根茎类药材的主根、分叉、裂隙、擦伤破损处,常有仓虫藏匿或是最先蛀食之处,应采取剖开、折断、打碎、摇晃等方法检查。
剖开、折断:拆包后检出枝条两段有粉状白点的,应剖开、折断检查。例如,检查甘草、黄芪,若于人静时听到垛体内部发出咔咔声,将两端有粉状白点的,在地上敲打。被家茸天牛蛀蚀的孔道处,皮壁较薄,敲打时容易折断,如有天牛危害,可在折断处检出。被仓虫危害的党参,身条上的蛀洞多空泡,蛀洞周围粘附有仓虫粪便,为判断仓虫的种类,应抛开检视。检视中如未发现仓虫活体(成虫、幼虫及蛹)有可能是上年度造成的危害经采取养护措施后害虫已被控制,应继续加强检查和养护;如发现仓虫活体(大多为蛾类幼虫),应及时采取杀虫措施,否则党参就会被蛀成空皮。
打碎:某些根茎类药被仓虫为害后,其蛀洞不易察见,应在地上击碎检视。
摇晃:筐、蒌、蓆包等包装有较大缝隙,摇晃时,盛装的药材如有虫蛀,可有蛀屑、仓虫落下,检查时,被检处的地面应打扫干净,以利观察。
2. 果实种子类药材的检查
检查某些果实类药材,应掰开检查。例如,山楂、红枣被害虫为害,表面可见蛀洞,蛀洞周围果皮紧缩发黑。掰开后可见幼虫或虫粪(多为蛾类幼虫),一种可能是在红枣等生长期间被蛀,一种可能是储存期间被蛀。检查含水量高且有破口的全瓜萎,掰开后可在种子周围粘液处检出仓虫、虫粪。表面完整,干燥皱缩的全瓜萎可不必掰开检查,一经破损反易生虫。检查香元,桔壳等,应检查果瓤处。桶装枸杞子、元肉等存盛装体积内呈密封状态,可较好地抑制仓虫繁殖生长,一般不开封检查,但储存年久或包装破损应开封检查。
检查种子类药材,要注意去壳种仁表面的残刻状和带壳种子表面的蛀洞。蛾类仓虫为害时,迹象较为明显,在子粒药材的空隙可见蛾类成虫爬行,幼虫使种子呈残刻状,遇光或微小的温度差别,它们迅速藏匿在子粒间,并向下部爬行。1~3龄幼虫个体较小,体色与为害对象颜色相仿,不易察见,可将子粒摊平,检视如有蠕动可过筛检出。蛾类仓虫为害的另一迹象是在子粒间或包装内壁处吐丝结网,把子粒连缀成团串状,内藏行将化蛹的幼虫或蛹。检查中,如同时发现成虫、幼虫,说明蛾类仓虫处在多代交替之中或不同代时的蛾类仓虫处在多代交替之中(俗称首位重迭),应加强治理。
被甲虫类仓虫为害的种子药材表面,形成不易察见的蛀洞,检查时要击碎,例如槟榔底部疏松部位(珠孔和种脐)易被钻蛀,应砸碎检视。如发现粉末碎屑过多,应过筛检查。
3. 花类药材的检查
检查花类药材是否生虫,应检查花冠、花芯处。被蛀的花类药材,花瓣零落。玉针花、金银花、凌霄花絮状细丝使花朵互相黏连在一起,苞片碎落。菊花生虫时,多在花芯处。一般的方法是将花芯掰开或将花冠筒展开,有些品种如红花要摊开检查。
4. 动物类药材的检查
动物类药材生虫后的迹象比较明显,应重点检查动物干尸的腹部、尾部、肌肉残留处。例如,昆虫类的腹部易被蛀碎、蛤蚧的尾巴较躯体、四肢易被蛀蚀。豹骨、驴皮、山甲、鹿筋附带着的残肉,极易被蛀蚀。豹骨、驴筛或轻轻叩打检查,如鸡内金,桑螵蛸等。
5. 菌藻类药材的检查
这类药材品种不多,易生虫品种多为真菌的子实体或荫核,检查时,要看表面有无蛀洞或采取轻轻叩打、击碎来检视。冬虫夏草应检查虫体(寄主幼虫)部位。